翰林集要造葬年月命格等事(翰林是什么时候设立的)
- 作者: 郭黎初
- 来源: 投稿
- 2024-10-19
1、翰林集要造葬年月命格等事
翰林集要造葬年月命格等事
翰林集要,乃古籍中有关丧葬礼仪之典章汇编,其中载有造葬年月、吉凶命格等相关事宜。
造葬年月,即择吉日吉时为亡者安葬。按翰林集要所载,应择年、月、日、时四柱,以合天干地支之宜,避冲克刑煞之咎。
命格吉凶,亦与造葬年月相关。翰林集要认为,安葬之时,年月日时之五行生克制化,将影响亡者在阴间的福祸。若五行相生相助,则吉兆;若相克相冲,则凶兆。
例如,命格五行属木,造葬年月日时皆为土,则土生木,吉兆;若五行属火,造葬年月日时皆为水,则水克火,凶兆。
古人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,认为造葬年月命格等事关乎亡者在阴间的吉凶祸福。故而,在翰林集要中,对于相关事宜制订了详尽的规定,以供后人遵循。
需注意,翰林集要乃古籍文献,其所载内容受时代背景所限。今人造葬安葬,宜结合现代观念,以尊重逝者、缅怀先人为主。至于命格吉凶之说,亦当持科学理性态度,切不可过于迷信。
2、翰林是什么时候设立的
翰林院的历史悠久,其设立时间可以追溯到唐朝。
唐朝武则天时期,在洛阳设置“修文馆”,负责编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записи. 天宝十载(751 年),唐玄宗正式改修文馆为“翰林院”,作为皇帝的近臣起草诏令、诏书等重要文件。
翰林院到了宋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,成为朝廷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机构。宋太祖赵匡胤命王著为翰林学士,掌管朝廷典籍。宋真宗时期,翰林院始设“知制诰”,负责起草詔诰。宋仁宗时期,翰林院又增设了“侍讲”,负责向皇帝讲经史,辅导学业。
元朝时期,翰林院沿袭宋制,但其地位下降。明朝时,翰林院重新获得重视,成为了皇帝的顾问机构和?学学术中心。明太祖朱元璋设置“翰林学士”一职,掌管朝廷典籍,起草诏令。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,在京师新建翰林院。
清朝时期,翰林院作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机构的地位进一步巩固。清顺治帝入关后,在北京设立了翰林院,称为“内三院”之一。清朝翰林院的主要职责包括起草诏令、编辑国史,并负责皇帝的教育和学习。
翰林院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学术和政治机构,在历朝历代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其设立时间可以追溯到唐朝,并经过宋、元、明、清各朝的不断发展和完善,最终成为皇权统治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3、翰林 是什么意思
翰林,源于唐代官署翰林院,其职掌为撰写诏书、起草文书、纂修国史等。在官制中,翰林院属于翰林学士以下的官员所任职的地方。
翰林学士作为一种官职,始于宋朝。宋代时,翰林学士为皇帝近臣,负责侍讲、撰写诏书等工作。由于翰林院是翰林学士办公的地方,故而翰林学士也称翰林。
随着历史发展,翰林学士逐渐成为一种荣誉称号,授予在文学或学术上有突出贡献者,其地位崇高,在士大夫中备受推崇。而翰林院也成为了培养文人墨客的重要机构,涌现出众多著名的文人学者。
清代时,翰林院曾一度成为科举考试的最高殿堂,进士及第者有机会入翰林院为官,翰林身份也成为才华和学识的象征。由于清代翰林院的特殊地位,使得翰林一词在后世也常用于指代才华横溢、学识渊博之人。
如今,翰林一词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深厚的文化符号,代表着文采斐然、学识渊博的文人形象,在文学、艺术、教育等领域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。
4、翰林是怎么回事
翰林,又称翰林院,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一个学术机构。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,当时设有“弘文馆”和“崇文馆”,负责修撰国史和起草诏勅等重要文书。
到了宋朝,仁宗皇帝于天圣六年(1028年)正式成立“翰林院”,并设置了翰林学士一职。翰林学士由著名学者或经考试合格者担任,负责进讲经史、参与机密决策,并草拟重要奏章和诏令。
元朝时,翰林院一度被废除,但明朝洪武初年又重新设立。清朝顺治元年(1644年),翰林院保留建制,并继续承担着修撰国史、起草文书和培养人才等职能。
翰林院的成员主要包括翰林学士、编修、检讨、庶吉士,以及一些职能部门的官员。其中,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负责人,编修和检讨负责撰写重要文书,庶吉士则为翰林院的储备人才,经过三年的学习和考核后,可升任编修或检讨。
翰林院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术机构,汇聚了众多饱学之士,对国家政治、文化和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明清时期,许多名臣如张居正、曾国藩等,都出身于翰林院。